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挖掘“平民英雄”,推介日常生活中的“草根”善举,宣传温情大爱,确立主流价值观,营造“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良好氛围,配合当前宣传部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我台特推出系列报道《我们身这的道德模范》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期。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可很多人都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我们今天的这位主人公肖大丰,可不仅仅是“知道”,他身体力行,为村上义务修路,一锄头下去、一锄头上来,这一修就是35年。
2015年12月4日,我们的记者来到大福镇小尧村五组,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肖大丰的家。不巧的是,肖大丰并不在家中。他的妻子田范梅告诉我们,肖大丰正在屋后头修路。沿着泥泞的乡间小路前行,我们看到了一个挥舞锄头的身影,这个身影就是肖大丰。
同期声:肖大丰
(为什么这些都要砍掉)路边上阻挡别人过往的都要砍掉不然挡在路上别人不好过去
这条石板路连通小尧村与大尧村,路旁不是农田就是山林,如果没人打理,很快就会被杂草和树枝遮挡了去路。自1980年下放以来,肖大丰就精心打理着这条路。
同期声:大福镇小尧村村民 肖会林
整个小尧村的路他一年全部都挖得一次
在乡下生活35年,肖大丰就为村民修路35年,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两个竹筐、几根钻子是他的修路工具。几十年间,他铲土、敲石、铺路,前后用坏了多把锄头和10多根钻子。
同期声:肖大丰
我记不清(修了多少路)哪里路不好就在哪里修
要致富,先修路。肖大丰一直义务帮村上修路,他既是策划指挥者,又是组织参与者,与村干部一起勘测线路、协调土地、集资筹款,和村民们一起抡大锤、打钢钎、炸山石、平路基,帮助修建了小尧村至大尧村3公里路段,小尧村至仙溪镇平江5公里路段,结束了近百户村民祖祖辈辈肩挑手提的历史。在修路之余,肖大丰还义务帮助村级公路的维护,周边群众给他金钱、烟酒,他都不要。
同期声:大福镇小尧村村民 肖爱波
有一次我在路上给他一包烟 他都不要 这个人的思想在我们这一块都少有
同期声:肖大丰
(为什么别人拿东西给你你都不要)嗯(为什么)不要别人的东西啊自己要修的话 只希望别人好过去一些
镜头前的肖大丰显得有些内敛、不善言辞,他在告诉了记者从来不收别人东西后,顿了顿,补充道,收过一次别人的东西。
同期声:肖大丰
毛屋子里挖路挖到天黑了去拜年的路人给了我一点糖(那一次你为啥接下了东西)那一次回都回不来了 肚子饿 回都不好回来了
修了多少路,肖大丰记不清了,别人给过他一次糖,他却记得十分清楚。肖大丰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平时靠干农活、打零工维持生计,他的妻子田范梅是一个盲人,属于国家一级残疾,结婚41年以来,肖大丰对妻子不离不弃,照顾得无微不至。
同期声:肖大丰的妻子 田范梅
一切的事情都不要我做他只要我把家务做好 切猪草都不要我切
(都是他做的) 嗯 都是他(来做)
肖大丰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他修路却硬是不收钱。
同期声:大福镇小尧村村支书 肖益山
我们村委经常来慰问一下他给他慰问金他都不要 就是给了他 他都会退回来
对此,不仅旁人难以理解,连他的妻子田范梅也难以理解。
同期声:肖大丰的妻子 田范梅
(一开始)我还是不支持觉得他要养家糊口 只去修路又没有钱的
田范梅对丈夫修路这件事的态度从不支持到支持,源于1998年的一件事。1998年的一天,风雨交加,山路垮塌,肖大丰冒着大雨,踏着泥泞雨水坚持去修路,在修路的过程中,他摔伤了膝盖,鲜血夹着雨水流了一地,可是他却坚持把那段路修完之后再去医院。
同期声:大福镇小尧村村民 肖平波
98年的时候他的脚受了一点伤还没有完全康复 我们都以为他不会修路了 但是他还是继续坚持 带着自己的病痛继续修路
同期声:肖大丰的妻子 田范梅
记得那时候他脚受伤了他还是那么坚持要修路 我就不打他的退堂鼓了
一条长满草的毛公路,在肖大丰手里就会变得平整、宽阔,用村里人的话说,肖大丰修的不是路,是人心、是社会责任、是道德品质。今年的肖大丰已67岁,他决定把路一直修下去。
同期声:肖大丰
(你还准备修多久的路)我只要能动 就是下午死 上午都要修路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蒋越扬
编辑:刘强
本文链接:https://anhua-wap.rednet.cn/content/2016/01/05/878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