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高明乡: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
2015-12-11 14:08:20 字号: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长期活动在农村工作的一线,千方百计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饱含真情的一个个脚印,慢慢“驻”进了村民的心里。今天《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同建村,看这里的驻村干部是如何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的。

  镜头前正在促膝长谈的两人,分别是联系同建村的高明乡副乡长贺成栋与同建村村民陈克芦。贺成栋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来陈克芦家,劝说这位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搬离这因地质灾害而发生严重倾斜的房屋。

  “安全第一,现在最重要的是搬离这个地方。”15”特大暴雨影响,陈克芦家的房屋发生了严重的倾斜。独居在家的陈克芦却因厚土重迁的观念及窘迫的家境,迟迟没有搬离危房,贺成栋与驻村干部曾多次上门劝说无果。在经过多方打听,贺成栋通过电话联系上了陈克芦在外打工的儿子,通过做通老人儿子的思想工作着手,贺成栋终于说服了老人搬离危房,并与其他受灾户一起进行集中安置。

  “感谢你们这些干部的关心了。多亏你们帮我想办法,我家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据了解,同建村位于高明乡西南端,其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是省级重点监控隐患点,多年来频繁移动。受灾面积达0.2平方千米左右,涉及22栋房屋,31户,125人,其中常住人口58人。 2014年7月份以来,高明乡暴雨不断,尤其是在“7•15”暴雨冲刷下,同建村地质灾害点出现了新情况,裂缝长约250米,宽5厘米,山体小部分下沉,房屋主体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裂痕。

  面对同建村突发的地质灾害,高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贺成栋带队的工作组24小时轮班值守巡查,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对裂缝采取了填充粘土,防止雨水进一步冲刷;并在房屋开裂处贴上封条,定时观测、汇报异动情况;安装了报警系统,一旦发生险情,下游群众将按既定方案迅速转移,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人在一处现场指挥着工作,还得通过电话协调着另一处现场工作的推进,这样的现状成了贺成栋的工作常态。

  “地质灾害期间,贺乡长是亲自驻村,连续在这里几天几夜,坐镇指挥,同建村的所有村民都应该感谢贺乡长。

  为彻底消除隐患,高明乡党委政府决定对该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整体搬迁避让。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内,没有周末、没有假期,贺成栋与同建村的驻村干部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开始对同建村受灾群众进行逐户走访。贺成栋甚至从医院刚刚打完点滴出来,就直接奔向居民家中。驻村工作队认真听取村民对整体搬迁的意见和建议,走东家、跑西家,打电话、发短信,力求每户村民都动员宣传到位。驻村工作队对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搬迁的意愿与存在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登记和归纳整理。

  “我们设置了初步的地质灾害搬迁、避险的方案,准备通过分散、集中安置两种方式来进行。如果我们的公租房明年竣工以后,也可以安置一部分人,我们在同建村的另外一个村,相邻的二组,选好了一块地,可以进行集中安置。“

  贺成栋于2012年年底被调到高明乡工作,到高明以来他就联系同建村,一干就是三年。从最初处理农村工作时的束手无策,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贺成栋做了很多的功课。根据高明乡群众工作站的规定,每周星期二是驻村干部集中接访办公的日子。但对于贺成栋来说,没有明确的接访日,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随叫随到。尤其是进入汛期以后,贺成栋便带领着驻村干部频繁的出现在同建村的村民家中或是田间地头。

  “因为我自己是益阳城里长大的孩子,所以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感觉农村好多事情都比较陌生。通过三年的驻村,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农民的智慧,是书本上也好,领导也好,学不到的。

  “同建村确实是一个特别困难的村,但是近几年,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尤其是贺乡长在这驻村三年,有一定的起色,整个全村有9.44的公路硬化完成,有自来水工程已经全覆盖率达到90%,网络光缆达到80%,新增变压平台三处,提升变压容量160千伏安。”

  驻村日记:高明贺成栋

  在同建村联系蹲点3年,从去年村级公路扩改硬化的麻纱纠纷,到今年办公楼地基和承包纠纷,让我着实吃饱了“亏”。特别是建陈三组的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工作更是让我焦头烂额,基层的磨炼也让我从一个“城里客”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干部。

  几年走来,村级公路全面硬化,崭新的村级活动场所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也正在稳步推进。但是让我感到践行群众路线还任重道远,在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一定要根据老百姓的情况“量身定做”。作为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还是要俯下身、沉下心,为了人民认可的真小康早日实现而努力。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邓鸿瑶

编辑:刘强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