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高明乡:基层小组织解决村级发展大问题
2015-12-07 16:15:53 字号:

  继续关注《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明乡高明铺村通过群众工作站这个平台,听民意、集民智、汇民力,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今天《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带您走入高明铺村,看他们如何利用群众工作站这个小组织解决村级发展大问题。

  深秋的高明铺村依然阳光灼人,驻村干部高丽红在村支书和杨家组村民吴培春的带领下正在查看一条废弃的老水渠。高明乡属于典型的山林地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资源十分珍贵。吴培春所在的杨家组只有300来亩水田,零星分布在各处山坳,其中有近100亩水田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无法灌溉。

  因为灌溉问题,沿线村民没少发生矛盾。把原先的老渠道进行翻修,恢复灌溉能力一直成了压在台上组和杨家组村民心中的一块巨石。见到村主任带着驻村干部在溪水边查看,不少村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围拢上来倒苦水。高丽红乘机拿出群众走访日记本,详细记录村民对新翻修渠道的走向、长度、标准等要求,大约估算工程总造价。

  在详细勘察现场,充分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后,高丽红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时间表,剩下的就是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细化措施。一个上午下来,让困扰了两个组多年的问题见到曙光,这让高丽红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挨家挨户走访群众,面对面听取乡亲们的诉求,在高明铺村的山间小路上活跃着一群“娘子军”,在高明铺村,乡干部进村入户成了一种新常态。

  “这都是七月台账,走访很多群众,反映的多是发展问题。有压力,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要到县里去争取,就怕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新屋组的村民蒋寿泉是村里的五保户,拉通铺子组到栀子组的组级公路一直是他的心愿。高明铺村全村组组都通了硬化公路,唯独铺子组到栀子组之间有2.6公里路面还没硬化。自从国家实施通村公路以来,蒋寿泉就多方奔走呼吁,成为这条路的建设者和发起人。由于沿线施工环境一直没有妥善协调,铺子组到栀子组之间的公路是“赶了个早集,散了个完场。”眼看其他组的公路都拉通了,铺子组到栀子组之间还是一条泥巴路,这让蒋寿泉以及沿线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群众工作站开展后,两组村民多次找到驻村干部表达修路的愿望,高丽红也多次沿路实地查看,听取村民意见,帮着一起想办法。

  “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反映的问题归纳,对整个村上以及工作站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我们以后工作往哪里发展,我们村上经济建设往哪个方向努力。”

  高明铺村是高明乡推行群众工作站试点村之一,驻村干部定期到村部办公,听取群众诉求,反映百姓心声,解决村级发展难题,通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共收集群众意见130多条,其中涉及扶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等建设美丽乡村愿景的意见就超过90条,群众工作站实实在在成为汇聚民心、民智、民力,促进村级发展的大舞台。

  驻村日记:高明乡高丽红

  走访回来,心却还在震动着。一名五保,64岁,没有家人、后人,却领着一帮村民在修建公路。问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干劲,他说:“我只是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条路修好,大家都方便!”在他来说,这不算多高尚的情操。也丝毫不值得人称道,我却不由深深感动,震动了。“大家方便”,不过最朴实不过的一个愿望,有多么理所当然,就有多么无私。不禁反问,作为人民公仆的我,可否不问收获,只管做了多少实事?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何林焱

编辑:刘强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