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相信1800多年前曹操创作的这首《短歌行》为中国绝大部分知识分子耳熟能详。曹操是个大才子,能把心中对现实的无限忧思和久藏于心底的伟大蓝图这种矛盾,用如此优美的四字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很多人读这句诗,容易产生对曹操当时心态的误解,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消极情绪。当然,以当时曹操的雄心壮志与三国间复杂多变的现实来分析,这种迷惘惆怅的情绪是难免会有的,但作为一代旷世雄才,这纯粹只是年事渐高的他抒发一种对实现“天下一统”理想的焦灼感、紧迫感而已,再看他后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为达到目的而求贤若渴的殷切心情,再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又会感到诗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和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
我每次读这首诗,除了尽情享受与诗人“人生几何、譬如朝露”这种同病相怜的心灵感应之外,更多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无穷的正能量——能容天下的宽广心境和为理想孜孜不倦奋斗不息的钢铁般的意志。如今社会,包括在广大的上班族中,随处可以看到或听到无病呻吟的现象,可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他们小则抱怨工作不顺,大则声讨社会不公,更有甚者因办公室工作的单调或轻松,多数时间除了上网打游戏或者购物,就是唉声叹气、浑浑噩噩,以至倍感无聊、糊涂度日。对于怨天尤人者,他们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遇到问题又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们把对名利的一味追逐放在第一位,心中唯一能容的只是金钱和权力,而从未把“好好学习、踏实做人、为民服务”等理念放在事业成功的前提之上,难免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结果徒然忧虑一世、碌碌无为一生。对于空虚无聊者,他们缺乏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并没觉悟到自己手头所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其实就是推动整个人类进步的大动力中的小动力,应该事无巨细都必须尽心尽力地去做好,做好了本职工作也就是一个成功者。在工作之余,他们也没有思考过在个人方面应该培养自己正当的兴趣爱好,以从充实的生活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比如多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或扩充一下阅读面,或练习练习写作,须不知历史长文《明朝那些事儿》,正是青年作家“当年明月”自06年3月在博客上连载 、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来的,而当年的作家也只不过是一个在办公室上班的普通公务员而已。以工作为乐、以学习为乐,我们还有时间去计较个人得失和为无聊发愁吗?
我们当然不能与伟人和名人相比,也不必与之相比,但伟人名人也是人,而且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的思想理念是值得每个不想虚度一生的人去思考借鉴的。纵看千秋历史,一千多年时间似乎就在弹指一挥间,曹操吟诗宛在眼前,何况,一个人的一生仅仅只那么短短的几十年而已,对于心存理想的人,真是时不我待啊。作为公职人员,现代时势没人要求你扛起“一统天下”的大任,但是做个成功者、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必须是每个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自我要求 ,也是一种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与奋斗的基本法则。面对物欲横流,我们应当有“香象过河、截流而过”的思维与气魄;为了理想信念,我们还要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虚心与恒心。
来源:原创
作者:喻安民
编辑:刘强
本文链接:https://anhua-wap.rednet.cn/content/2013/08/09/8790583.html